述立身治家之法 辨正时俗之谬

网站首页    党风廉政    述立身治家之法 辨正时俗之谬

 

沂水汤汤,清润灵动,哺育世代琅琊儿女,孕育悠然文化基因。

颜氏家训,内蕴丰厚,述修身治家,辨时俗谬误,涵养千年清正家风。

颜之推祖籍琅琊临沂(今山东临沂),孔子得意门生颜回的后人。其生逢乱世,饱经忧患,晚年以“述立身治家之法,辨正时俗之谬”的现实关怀著成《颜氏家训》。在《颜氏家训》中,颜之推反复告诫子孙后世做官为人贵在修身,颜氏子孙亦深受其涵养,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。

    “观天下书未遍,不得妄下雌黄”——《勉学》。

少传家业,遵循祖训,博览群书,学问通博,颜师古秉持忠于职守,勤于治学的高尚品质,考定《五经》,注解《汉书》,成就为一代训诂学和史学界大家。在颜师古之前,已有多人为《汉书》作注,其中不乏应劭、服虔、韦昭这样的名家,而颜师古《汉书注》一出即受到时人的称道,自有其魅力所在。韩师古注《汉书》主张“一遵轨辙”,依照《汉书》原文客观地注《汉书》,他订正《汉书》在流传产生的讹语脱漏,恢复《汉书》的原貌,阐明由于时代的推移所出现的语音、词义的变化,以及名物、典制、史实的不同等问题。颜师古作《汉书注》,参酌二十家注释,对前人注释的甄别采取了不同的做法。“凡归主是者,则无意然,具而存之,以示不隐”。有的注“指趣略举,结约未伸”,颜师古则“衍而通之,使皆备悉”。而对于“诡文僻见,越理乱真”的注解,颜师古“匡而矫之,以法惑蔽”。于是,颜师古“观天下书”,对百家之言进行辨证继承,集前代史注之大成,留《汉书注》为后世后代解读、校勘古书树立了典范。

   “明乎天道,辩乎地利,比量逆顺,鉴达兴亡之妙也”——《勉学》。

恰如其字,浑厚强劲,饶有筋骨,亦有锋芒,颜真卿为官五十载,四朝重臣,一生仕途多舛,但他矢志报国,有其是非准则,有其所坚持的操守。广德二年,因朝廷迎接汾阳王郭子仪父子入朝、不按常规安排百官站位顺序的做法,颜真卿书《与郭仆射书》加以斥责。颜真卿认为“朝廷纪纲,须共存立”,极力维护国家的制度。建中四年,受奸臣卢杞陷害,告老还乡的颜真卿被要求前往许州安抚李希烈,他明知凶多吉少,却不推托,视死如归。如其所言“行其道而死生勿替”。叛将李希烈对其威逼利诱,始终不可动摇其浩然正气,颜真卿最终被缢死,壮烈殉国。77载春秋,颜真卿目睹了丑秽邪恶,经历了太多宦海沉浮,然铮铮铁骨,潇潇脊梁,怎能“摧眉折腰事权贵”,面对矛盾是非,颜真卿总能洞悉其事态本质,鞭挞其丑恶,始终保有其初心本真。

   “生不可不惜,不可苟惜。”——《养生》。

高举义旗,勇赴国难,义无反顾,虽死不悔,颜杲卿性情忠烈,凛然大义,泯躯而济国,为中华民族历代英烈的典范。颜杲卿初因父亲关系而得官,性情刚直,精明强干。能做到纲举目张,治理政事可称第一。天宝十五载(756年)正月,史思明攻打常山郡。杲卿拒不肯降,痛斥安禄山的叛乱罪行,“我世为唐臣,禄位皆唐有,虽为汝所奏,岂从汝反邪?我为国讨贼,恨不斩汝,何谓反也?”“比至气绝”,仍然“大骂不息”。带着一身浩气,刚烈不屈而死,颜杲卿谨记祖上的教诲,恪守家训族规,若生与义不可兼得,则舍生以取义、毁家以济国,铭记《颜氏家训》,并穷其一生笃行家训中的大义,其精神与气节彪炳千古!“为张睢阳齿,为颜常山舌”的称颂千古流传。

从廉政文化的角度讲,《颜氏家训》中立身、治家、处事、为学等方面的方法、主张和训诫,这些思想及至当下,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,有深刻的廉政教育意义。家风与党风、政风,乃至社会风气都紧密联系,家风正则党风正,党风正则政风清,政风清则社风淳。(马兵鸽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2020年6月15日 10:50
浏览量:0

致力民生事业  保障城市供水

URBAN WATER SUPPLY